“小小巾幗一條,總想看看大千世界,被迫回家也不氣餒。”在西寧市博遠學校智慧生態教學廳種養殖區,一張小小的名片引人注目,名片的主人公叫“博小遠”,是一條小蛇。
“它有時候會‘越獄’逃跑,我們隻好強行讓它回家。”飼養員——五年級二班的馬彬禹和馬學斌講解著名片背后的故事,喜笑顏開,仿佛在介紹自己的小玩伴兒。
“性格比較害羞,喜歡貼貼,除了帥沒缺點,擅長躲貓貓,玩123不許動……”名叫“阿遠”的豹紋守宮的名片同樣充滿童真童趣。
智慧生態教學廳是西寧市博遠學校創建“無廢學校”,踐行生態育人理念的主陣地。作為“無廢學校”標杆,博遠學校打造了青海省首個青少年生態思政教育實踐基地,為全省“無廢城市”建設提供鮮活樣本。
“這款太陽能背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存在背包內置電池中,需要時就能給我們的手機、電腦等及時充電了。”
“這款全降解垃圾袋跟傳統垃圾袋可不同,它兼顧傳統垃圾袋堅韌性、便攜性等特點,在堆肥條件下,180天左右可降解為二氧化碳、水、有機肥等……”
在生態教學廳環保用具展台前,小小講解員馬梓涵邊展示環保用具,邊講解它們的特點和功能,引人駐足。
跟隨著小小講解員們的步伐,還可以在生態教學廳了解到水資源保護、清潔能源應用、垃圾分類等多方面內容,在全息影像、雷達互動等科技手段的助力下,這堂生態教育課程更加生動有趣。
據統計,自生態教學廳創建以來,已累計開展教育活動92期,直接受眾超7000人次。
“我喜歡星空探索區,可以了解到不同星球的由來等知識。”“我覺得綠色出行那塊兒很有趣。”“我通過體驗VR垃圾分類,學會了怎麼把家裡的垃圾分門別類,有時候還會給爸爸媽媽講。欧博体育平台”……同學們分享著自己在生態教學廳裡的收獲,自信大方。
“我們首創‘智慧展廳硬件支撐+學生講解員動態傳播+校際聯動實踐平台’這樣的生態育人模式,實現‘空間育人-同伴教育-社會輻射’的生態教育閉環。”西寧市博遠學校教師李夢潔介紹,學校聚焦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提升,以“培養生態講解員、上好生態教育課、做好生態宣傳”為三大核心路徑,打造城東區“可體驗、能傳播、有實效”的生態教育實踐樣板。
近年來,西寧市城東區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聚焦“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兩大核心,全域推進“無廢細胞”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區、學校、企業等各類“無廢細胞”108個。
“無廢學校”只是西寧市“無廢細胞”的一部分。近年來,西寧市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績效目標,列入全市“爭先行動”計劃,並分類制定“無廢學校”“無廢工廠”“無廢餐廳”“無廢商超”“無廢公園”“無廢醫院”“無廢機關”“無廢快遞網點”“無廢小區”“無廢景區”等13個類型評價指南,全面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無廢細胞”957個,涵蓋學校、工廠等21種類型。
對垃圾桶及周邊嚴格消毒,鵝頸式封扎垃圾袋,專人通過專用通道移送……在西寧市城中區南川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天下午都有專人前往各科室收集醫療廢棄物。
西寧市城中區南川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人收集醫療廢棄物。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我們中心每年產生醫療廢棄物約5.2噸,由專人對醫療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包裝、運送,做到日產日清。”南川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楊世福介紹。
監管環節,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定專人負責檢查、督促、落實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工作。對醫療廢棄物的來源、種類、重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終末處理等信息進行規范登記,防止醫療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
再看景區,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將“無廢”理念融入日常科普教育工作之中,讓更多參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們通過開發多個‘零廢棄研學’項目,引導廣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參與‘無廢細胞’建設。”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馬天慧介紹,2024年,博物館累計開展科普活動77場,覆蓋學生超1萬人次。
同時,博物館持續深化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將博物館打造成為自然資源特色的學校“第二課堂”,用青少年喜愛的方式打開博物館,在他們心中種下“無廢城市”的種子。
“無廢細胞”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載體,讓“無廢城市”這個大目標細分為人們日常觸手可及的微小改變,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走近尋常百姓身邊,融入家家戶戶日常。
2023年1月,青海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西寧市、海西州、玉樹州“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一體部署。兩年多來,青海聚焦工業、農業、生活、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重點領域,堅持高位統籌、創新引領、因地制宜,打造高原“無廢細胞”“無廢園區”等特色模式。海西州加速推進格爾木工業園察爾汗重大產業基地“無廢園區”建設項目,綠色園區建設佔比達100%。玉樹州頒布《玉樹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辦法》等條例,制定實施“無廢城市”建設方案,形成跨部門合作機制,確保各項建設指標穩步提升。
高原上,欧博体育平台一個個“無廢細胞”雖小,卻釋放著各自的能量,讓“無廢城市”逐步從願景走進現實。
人民網西寧4月14日電 (記者楊啟紅)4月14日,青海發布了2025年民生實事工程主要任務,涉及就業穩基、教育提質、健康青海、住房保障、一老一小、城市更新、和美鄉村、關愛幫扶、惠民服務、交通出行十大類,共計45項民生實事工程。 其中,就業穩基方面,圍繞城鄉重點就業群體,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萬人次﹔廣泛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服務月”等公共服務活動,組織開展就業服務招聘活動200場次,確保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6萬人次以上﹔調整技工院校專業設置,增設與新能源、綠色算力等新興產業對應的專業。…
人民網西寧4月14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2025年青海民生實事工程新聞發布會獲悉,2025年,青海省計劃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萬套,新建或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800套,棚戶區(城市危舊房)改造1400套,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4910戶,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體、新就業無房職工、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的住房條件。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全省6個市(州)、16個縣(區)的149個小區,實現2000年以前建成、有改造意願的小區基本完成改造。…
人民網西寧4月14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2025年青海民生實事工程新聞發布會獲悉,為積極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切實減輕“421”家庭陪護負擔(“421”指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緩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同時進一步促進人員就業,青海省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讓家屬從繁重的住院陪護中“解脫”出來,實現家屬不奔波、護理更貼心的醫護新模式。 目前,青海省10家試點醫院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協議,由第三方機構招聘、培訓,醫院使用、管理醫療護理員方式開展試點工作。…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